全球2000+节点无盲区覆盖,注册即可免费使用

近日,俄罗斯媒体披露了其新一轮的高铁建设规划——"莫斯科-圣彼得堡线" 。据悉,这条长度为708公里的铁路全长需要投入资金约合1.7万亿俄罗斯卢布,用来建造高铁,这相当于400亿美元左右。

同时,各大媒体也纷纷猜测,俄罗斯这一项目是否要选择中国铁路建设者进行承接?

据悉,自打2021年初以来,中俄两国合作日益紧密,早前俄罗斯在建设"莫斯科-北京"的高铁时,就明确表达过倾向于中国技术。

尽管如此,这笔庞大的订单却在最近,忽然间传闻由西班牙的一家跨国企业获取。关于这个项目,我们应该如何解读呢?

首先,莫斯科和圣彼得堡是俄罗斯两大重要的城市,对于这两个城市之间的交通发展,俄罗斯政府早已高度关注。假如高铁项目能够顺利实施,那么这两座城市之间的通勤时间将会大大缩短,有望从现在的4小时减少到2小时,从而极大地促进当地经济的繁荣。这显然是一个诱人且前景广阔的项目,任何一个国家都难抵诱惑。

今年五月份,俄罗斯的交通部副部长曾公开称赞中国高铁建设的实力,并表达了愿意向中国企业抛出橄榄枝的意愿。这一举动让人们更加坚信,其中俄合作无疑会更多地偏向于中国,拿下该项目几乎就是板上钉钉的事。

可惜的是,事情并没有按照这样的方向发展。仅仅三个月后,这个原本看似稳操胜券的项目便有所生变。俄方决定将高铁样车的研发生产工作,完全委托给西班牙的锡纳拉集团,而非之前设想中的采用中国技术。

同时,锡纳拉集团公开宣布,将会在2024年开始在莫斯科新建工厂,预计在2027年左右完成原型列车的量产。

通过深入分析,俄方之所以做出这个决定,可能是出于以下考虑:

第一,鉴于俄罗斯现有铁路系统的落后,引入其他国家技术的确可以推动国家高铁事业的发展,但这并不意味着就要完全依赖外国技术。合理利用国内资源进行研发,并与其他国家进行深度合作,可能才是更好的发展战略。

第二,俄罗斯企业或许满足高铁研发的需求。承接新高铁项目的锡纳拉集团虽然来自西班牙,但其在瑞士设有总部,具有相当强的高铁车辆设计及运营能力;该公司遵循欧盟的相关标准,也算是一家国际化程度颇高的企业;加上他们承诺将联合俄罗斯本土公司共同研发新一代高铁原型车,“受制于人”的风险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。

不过,即便俄方选择了锡纳拉集团,中国高铁所拥有的优势也是无法否认的。其成熟的技术和领先的商业运营速度以及全长约30,000公里的运营里程几乎占据了全世界高铁总里程的三分之二。反观俄罗斯,目前尚无一条真正的高铁线路,其电力动车组的最高时速仅达到200公里。

结合历史上我们在多个领域接收到的制约,我们深知摆脱对外界技术的依赖、实现自主创新是何等关键的问题。在此情况下,我们更能理解,选择的背后更多的是对于技术的考量,毕竟没有人比我们自己更懂得失去主导权的痛苦与无奈。

然而,这并不代表我们要完全否定与国外合作的可能性。实际上,在面对跨文化的交流合作时,我们可以专注于深化自身技术,尽己全力提供优质服务。至于其他方面,不妨大胆吸纳他山之石,借鉴成功经验,深化彼此友谊,共创美好未来。

专家建议,俄与其盲目追逐外国技术,甚至过度依赖他国,倒不如尝试与中国等国家展开深度合作。这样既可以借助他人之力实现自身的发展目标,又不会背上过于沉重的负担。

可以看到,即便明面上拒绝我国高铁技术,但俄国建造铁路时暗地里用的设备,还是从我国租借的,主要是实在太好用了!

7月,俄铁公司副总经理安德烈表示,在实施贝阿铁路、西伯利亚大铁路升级改造项目时,采用的建筑机械几乎全部是我国的设备。

该公司董事长维亚切斯拉夫附和道,这些设备具有非常好的质量,不同于欧洲设备,最起码在供应设备上不会出现差错。

内容分享:
全球2000+节点无盲区覆盖,注册即可免费使用
Top